原标题:走进营口│盖州石氏泥塑
盖州石氏泥塑
盖州石氏泥塑是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起源于清代同治年间,兴盛于清代末与民国时期。早期在高屯、榜式堡和盖州城及周边乡镇流行,后逐渐发展到大石桥、海城、岫岩、庄河、瓦房店等地。盖州石氏泥塑分为泥人、泥哨。以当地产黄泥、麻、棉花、矿物色、油漆为原料,通过泥浆沉淀、干燥、掺和、制作、风干、烧制(泥像不用烧制)、上色等工序,使原来的黄泥巴变成一件件活灵活现的精美手工艺品,并以取材民俗,造型精巧、色彩艳丽、神形兼备与拙雅相生的原生态品味见长。石氏泥塑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,在长期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,积淀了深厚的乡土文化和大量的历史信息。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到的造型工艺对研究辽南地区的民间风俗、民间美术、民间文学、歌舞戏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。
责任编辑: